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以“十个明确”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这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职业教育价值目标的认知,深入地回答了“为什么办职业教育”以及“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还创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思路,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办职业教育”以及“怎样给职业教育提供支持”等事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问题。
十个明确
第一,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释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2014年,他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第二,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重要论述清晰地指明了职业教育不仅为实体经济培养了大批人才,还为人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第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要求。
一是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党的二十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二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既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
第四,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工作逻辑。
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重要指示时指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重申。明晰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并予以优化,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
第五,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职业教育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职业教育指引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调。此外,职业教育还要“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第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一论述不仅再次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还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向,为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指引了前进方向。
第七,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许多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渐次显露,突出表现为育人模式单一、办学模式不灵活。据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育人模式、办学模式等改革,有针对性地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瓶颈,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八,明确了职业教育办学的适应性策略。
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适应性,不仅要着力于“政策适应性、目标适应性、功能适应性”等“十个适应性”施策,也要把握好办学的适应性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闽江学院时指出,要“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
第九,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舆论导向。
我国社会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尤为关切,并指出“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形成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他在贵州和甘肃考察时鼓励职教学子要勤学苦练实用技能,力争达到技高一筹的境界,为国家建设施展才华;他在2020年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指出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第十,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转变思维,既要深入推进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也要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精准发力;另一方面,他进一步明确企业、行业、相关团体的主体责任,力图推动多种社会力量共同支持职业教育。这些重要论述清晰地指引了各级政府、各种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的具体方向。
为什么要办职业教育
第一,职业教育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就业态势,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而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从而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类型,既对接产业,也联结就业群体,可以有效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双向沟通,从而为人们提供有针对性创业与可选择性就业的机会。
第二,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是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坚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职业教育与实体经济的强关联性,前者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后者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从而推动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将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但科技创新不仅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还要有孕育科技创新的社会土壤。从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所弘扬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形成,从而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精神与物质基础。
第三,职业教育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
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教育是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教育不均衡与人民群众期待更好教育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亲自擘画职业教育宏伟蓝图,其目的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怎样办好职业教育
第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对职业教育给予类型定位,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见”,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对之进行优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办学认知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类型差别,但不是高低层次上的差异;二是在办学实践上,职业教育要坚持类型特色,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立德树人。
一是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必须遵守的原则,而原则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因此,办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办职业教育重在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培养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究竟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还要“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第三,既要坚持服务发展与促进就业,又要注重适应社会需求。
一是职业教育不仅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而且与产业密切联结,因此职业教育要在实践中不断凸显自身的独特价值,尽其所能地提升吸引力与影响力。二是职业教育所开设的专业要符合市场需求,力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第四,推进育人模式与办学模式改革。
一方面,以育人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在教学形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教学环节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举办职业技能比赛,他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这将有利于打破课堂边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更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科创总结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博大深邃,形成了以“十个明确”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办职业教育”、“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怎样办职业教育”以及“怎样给职业教育提供支持”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扎实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四川科创技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重要指示精神,紧抓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历史机遇,承担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秉承“科技为本、创新育人”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合作兴校、特色亮校”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工学一体、研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能、人格、情商、财商、家庭五大特色教育,实施准军事化三维一体管理,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实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
以上就是小编所整理的“科创·聚焦职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贡献与价值意蕴”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在线老师会为你答疑解惑。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禁止任何形式转载!